北京高博医院开展院内首例“隔离肢体热灌注治疗”,探索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治疗新路径
近日,北京高博医院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泌尿肿瘤内科团队成功完成本院首例隔离肢体热灌注治疗(Isolated Limb Infusion, ILI)。目前患者术后状态平稳,恢复良好,标志着医院在肢体恶性肿瘤的微创保肢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
突破保肢困局:精准化局部治疗
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约占恶性黑色素瘤的40%-50%,其中约半数的肢端恶性黑色素瘤会出现局部复发以及区域转移,此时局部治疗便成为控制病情的关键。传统截肢手术创伤巨大,全身化疗有效率有限(约10%-20%)且副作用明显。如何能够保全肢体,从而保证患者一定的生活质量,同时又能够控制病情的进展,已成为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
隔离肢体热灌注治疗(Isolated Limb Infusion)是将患肢血液循环和体循环隔离,进行肢体局部热灌注化疗药物的技术。该技术为国际公认的肢体恶性肿瘤(尤其是黑色素瘤局部复发和移行转移)标准治疗手段。本次应用的ILI技术,创新性地通过微创介入手段解决难题。
ILI过程示意
局部高浓度给药:
患肢药物浓度可达全身化疗的15-25倍;
热疗协同作用:
加热环境(理想状态下约39-40℃)可增强药物效应;
降低全身毒性:
通过循环隔离与含药血液废弃,减少骨髓抑制等全身性副作用风险。
微创优势:
提升治疗可及性
相较于传统需要开放血管手术的隔离肢体灌注(ILP)技术,本次采用的ILI技术优势突出:
微创操作:
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无开放伤口,患者恢复更快;
时间较短:
操作时间大幅缩短(约1小时),对医护人员和设备要求相对简化;
适用人群较广:
老年、体弱或伴有基础疾病、无法承受开放手术的患者也可进行治疗;
全身毒性较低:
主要风险为可控的肢体局部反应。
团队支撑:规范化的多学科诊疗体系
本次手术由郭军教授领衔的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泌尿肿瘤内科团队完成。郭军教授现任北京高博医院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泌尿肿瘤内科学科带头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泌尿肿瘤内科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黑色素瘤协会(MWS)副主席、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黑色素瘤与皮肤肿瘤分会主席、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黑色素瘤专委会主任委员、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科室专注于恶性黑色素瘤以及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泌尿系统肿瘤的内科治疗,构建了成熟的黑色素瘤及泌尿肿瘤诊疗体系,是中国黑色素瘤以及肾癌诊治指南的编写组长单位。
对于收治的恶性黑色素瘤以及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泌尿系统肿瘤患者,我们依据国际国内诊治规范,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采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将外科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结合,实现治疗效果最优化,有效控制肿瘤病情,减轻病痛,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ILI是治疗肢体移行转移黑色素瘤和特定局部晚期软组织肉瘤的有效利器,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对局部病灶的强力控制,同时最大程度保全肢体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避免全身性伤害。此次医院首例ILI的成功开展,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国际先进的保肢治疗选择,也标志着北京高博医院在肢体恶性肿瘤的精准化、微创化治疗领域达到了新高度。
专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