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ER100研究荣登柳叶刀子刊!郭军、周爱萍、盛锡楠教授: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重塑我国晚期肾癌一线治疗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9-26

近日,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高博医院郭军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周爱萍教授共同牵头的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对比舒尼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期临床研究(ETER100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研究结果荣登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Oncology(影响因子:35.9[1]。在此,我们特邀ETER100研究的牵头PI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高博医院郭军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周爱萍教授,及主要通讯作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高博医院盛锡楠教授为我们分享ETER100研究的设计初衷、研究数据和临床意义。

 

郭军教授

 

Q1

祝贺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期临床研究期中分析结果荣登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Oncology》,作为牵头PI,能否请您介绍下ETER100研究设计初衷和研究亮点?

晚期肾细胞癌治疗发展历史:

无药可用靶免联合的逐步跨越

早期肾细胞癌难以发现,20%30%的新发患者初诊时就已出现转移,所以转移性肾细胞癌治疗一直是国际和国内治疗的棘手问题[2]。肾细胞癌对传统放化疗并不敏感,在靶向药物问世以前,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依赖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IL-2),但该药物有效率低、患者耐受性差[3]。靶向药物的出现,实现了转移性肾细胞癌治疗的第一次革命,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目前,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崛起,晚期肾细胞癌治疗进入了靶免联合的新纪元[4]。所以,我们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PD-L1抑制剂贝莫苏拜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的治疗策略,希望为我国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ETER100研究:

中国原创靶免联合方案荣登国际顶级期刊

ETER100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对照、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也是我国在晚期肾细胞癌治疗领域中继RENOTORCH研究之后开展的又一大规模研究,研究结果荣登国际顶级医学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本研究之所以能够得到国际同道的认可,在于它延续了靶免联合的传奇。在主要研究终点盲态独立评审委员会(BIRC)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表现出显著优势,中位PFS19.0个月,远超舒尼替尼组的9.0个月(P0.0001)。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72%,超越了同类型所有肾细胞癌一线研究数据,显著优于舒尼替尼组的25%P0.0001)。这都是非常令人振奋的结果。

国产药物强强联合:惠及万千中国患者

ETER100选择的药物是贝莫苏拜单抗和安罗替尼,两者都是国产原研创新药。贝莫苏拜单抗是一款创新人源化抗PD-L1单克隆抗体。安罗替尼是一款新型口服抗血管生成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我们首次用两个国产药,打造了一个疗效卓越、潜力巨大的靶免联合方案,将为中国的患者带来长期的生存获益,意义重大!

 

Q2

您认为目前肾细胞癌治疗领域还存在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您对未来领域内的发展有何期待?

展望未来:

立足当下突破,谱写全新篇章

当前,基于ETER100研究等关键循证证据,我国转移性肾细胞癌一线治疗已实现与国际并跑的突破性进展。但当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一线靶免联合治疗失败之后,我们应当如何选择二线治疗方案?这是目前国际和国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从目前研究来看,靶免联合治疗失败后选择靶向单药治疗效果要优于靶免联合方案[5]。同时,新型靶点如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抑制剂也为克服耐药提供了新方向[6]。未来,如果能在二线治疗、三线治疗上取得好的进展,那么我国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水平一定能够再上一个台阶,我们有信心去期待更好的5年、10年生存率。

 

 

周爱萍教授

 

Q1

祝贺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期临床研究期中分析结果荣登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Oncology,作为牵头PI,请您聊一聊开展该研究的初衷?

现状与挑战:

晚期肾癌治疗困境

近年来肾癌筛查技术进步显著,多数肾癌病人可在早期筛查中发现,但仍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初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这类晚期患者预后普遍不良,五年生存率不足20%,系统药物治疗成为核心策略[2]。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靶免联合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7-8]。特别是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但现有研究以跨国方案为主,凸显了探索本土化创新疗法的必要性。

奠定基石:

安罗替尼的早期探索

安罗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在国内获批多个适应症。早在2014年,我们团队就进行了安罗替尼对比舒尼替尼一线治疗肾细胞癌的期临床研究[9],结果证实安罗替尼的疗效与舒尼替尼相当,中位PFS分别为17.5个月和16.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30.9个月和30.5个月。安罗替尼在安全性上展现出明显优势,尤其在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方面表现更优,3-4级不良反应(AE)为28.9%,显著低于舒尼替尼的55.8%P0.01)。安罗替尼也因此写入CSCO肾癌诊疗指南[10],这一研究结果也为后续ETER100靶免联合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土创新:

ETER100研究设计

基于这样的临床需求和前期基础,我们设计了这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对照的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对比舒尼替尼一线治疗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肾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组合是国内首次尝试双国产创新药联合应用于肾细胞癌一线治疗,也是目前国内泌尿系统肿瘤领域规模最大的临床研究。我们希望ETER100研究能够为我国晚期肾细胞癌的临床实践提供有力证据,让更多中国患者从中受益。

 

Q2

您认为该组合方案的优势人群是哪些?

ETER100研究结果表明,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在晚期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临床价值。研究共入组531例受试者,联合治疗组中位PFS达到19.0个月,相较于舒尼替尼组的9.8个月,HR0.53,实现了近乎翻倍的PFS获益(P0.0001)。ORR也显著提升,达到72%,显著高于舒尼替尼组的25%P0.0001)。中位OS尚未达到,但期中分析已经显示出获益趋势,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将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34%。更为重要的是,该方案尤其为特定优势人群提供了更优的治疗策略。

广泛亚组人群获益一致

根据亚组分析结果,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将国际转移性肾癌数据联盟(IMDC)中高危患者的中位PFS从舒尼替尼的9.7个月,提升到17.0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45%P0.001)。对于合并特殊转移灶患者,包括:肝转移、肺转移和骨转移患者,单一疗法往往疗效有限。ETER100研究表明:肝转移、肺转移或骨转移亚组也可从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的治疗中显著获益。特别是对于肝转移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56%P0.001),疗效显著。对于接受过肾切除术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将中位PFS从舒尼替尼的9.7个月,提升到19.5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48%P0.001)。

IMDC低危患者获益

IMDC低危患者能否从靶免联合治疗中获益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ETER100研究纳入了近15%IMDC低危患者。且在IMDC低危患者中,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组的中位PFS25.5个月,远高于舒尼替尼的12.4个月,HR值为0.55。由于低危亚组的总体样本量较小,仍需进一步随访以明确PFS获益程度。

 

ETER100研究为晚期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提供了新范式,其优势人群覆盖了中高风险分层、复杂难治性患者及既往肾切除术患者。未来需进一步探索生物标志物,如PD-L1表达、突变基因类型和免疫微环境,以精准筛选获益人群,但这一联合方案无疑为临床实践增添了强有力的武器,有望改写患者的生存结局。

 

Q3

您认为这项研究结果对我国今后肾癌领域的临床实践有怎样的影响?

推动国产创新药的临床应用

这项研究在疗效与安全性评估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果对我国未来肾癌领域的临床实践模式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ETER100选择的药物是安罗替尼和贝莫苏拜单抗,两者都是国产原研创新药。安罗替尼是我国第一款获批用于晚期肾细胞癌一线治疗的国产原研TKI药物,贝莫苏拜单抗也是国内唯一一款获批用于晚期肾细胞治疗的PD-L1抗体。ETER100研究成功验证了国产创新药的临床价值,为国产创新药的研发和转化提供了范例。未来,更多国产创新药有望通过类似研究进入临床实践,进一步降低患者治疗成本,提高药物的可及性。

 

盛锡楠教授

 

Q1

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期临床研究期中分析结果荣登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Oncology,作为主要通讯作者,能否请您对文章数据做一个详细解读?

无进展生存期(PFS)突破性延长

ETER100研究数据显示,由BIRC评估的中位PFS,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组达到了19.0个月,而舒尼替尼组仅为9.8个月。该联合方案将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47%P<0.0001),几乎使中位PFS翻倍,这是非常显著的改善。值得关注的是,几乎所有的亚组都能从联合治疗中获益,包括预后较差的IMDC中高危的患者,体现了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联合方案强大的疗效和广泛的适用性。 

客观缓解率(ORR)显著提升

在总体研究人群中,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组ORR高达72%,而舒尼替尼组仅为25%P<0.0001),提升了近三倍。72%的客观缓解率数据与KEYNOTE-581研究类似[11],是目前我们所有靶免联合治疗中的最高水平。

总生存期(OS)显示获益趋势

虽然OS数据目前尚未成熟,中位OS尚未达到,但初步分析已显示出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组具有OS获益趋势,该联合方案将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34%

安全性:可控且无新增风险

ETER100研究结果显示,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的整体耐受性良好,其安全性特征与各单药已知的安全性数据基本一致,并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这表明该联合方案在提供显著疗效的同时,其安全性风险是可控的。

中国肾细胞癌治疗正式跨入靶免联合时代

ETER100研究数据充分支持:跟既往靶向治疗时代相比,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在疗效水平上面跨越了一个新台阶。随着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已经在国内获批用于晚期肾细胞癌一线治疗的适应症,这标志了我国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从单纯的靶向药物时代正式跨入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时代!

 

Q2

请您介绍一下ETER100研究的创新之处,贝莫苏拜单抗和安罗替尼作为国产原研创新组合治疗方案用于肾细胞癌一线治疗有何优势?

药物创新:

双国产原研方案缔造中国循证证据

在肾细胞癌治疗领域,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是唯独的一个纯国产原研创新方案。我们用国药治国人,获得中国的临床数据,缔造中国晚期肾细胞癌的循证医学证据,达到了晚期肾细胞癌治疗疗效的新高度! 

全球视野:

PD-L1抑制剂靶免联合疗效新高度

从全球视野来看,贝莫苏拜单抗是继阿替利珠单抗[12]和阿维鲁单抗[13]后,第三款用于晚期肾细胞癌治疗的PD-L1抑制剂。而且,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联合所获得的临床疗效数据都要远远优于既往PD-L1抑制剂联合方案的疗效数据。因此,ETER100研究不仅改变了中国肾细胞癌的治疗格局,更以其卓越的中国数据,为全球医学界贡献了晚期肾细胞癌治疗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北京高博医院作为一家研究型医院,致力于解决疑难重症问题,并将研究临床两大功能紧密结合,打造了一支专业化的临床试验机构团队。以顶尖研究者(PI)为核心,专职研究团队为支撑,共同致力于开展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试验。

 

目前,北京高博医院正在进行一系列临床试验项目,重点关注消化系统肿瘤、血液系统肿瘤和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泌尿肿瘤内科领域。如果您感兴趣入组可点击查看👉北京高博医院临床试验汇总(202595日),添加对应的研究医生评估是否符合入组条件。

 

参考文献:

[1] Zhou Aiping, Shen Pengfei, et al. First-line benmelstobart plus anlotinib versus sunitinib in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 (ETER100):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THE LANCET Oncology, 2025, Volume 26, Issue 9, 1145-1157.

[2] Ljungberg B, Campbell SC, Choi HY,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Eur Urol. 2011; 60(4): 615-621.

[3] McDermott DF, Atkins MB. Application of IL-2 and other cytokines in renal cancer. Expert Opin Biol Ther. 2004; 4(4): 455-468.

[4] Choueiri TK, Motzer RJ. Systemic Therapy for 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 N Engl J Med. 2017; 376(4): 354-366.

[5] Marc Eid et al.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refractory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receiving second-line (2L) therapies: An 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Database Consortium (IMDC) study. JCO. 2025; 43, 4555-4555.

[6] Dogra R, Vaishampayan U.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2α (HIF-2α) Pathway Inhibitors. J Kidney Cancer VHL. 2025; 12(3): 1-15.

[7] NCCN Clinical Praci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Kidney Cancer.Version2.2025-September 6, 2024

[8]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5.

[9] Zhou AP, Bai Y, Song Y, et al. Anlotinib Versus Sunitinib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A Randomized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Oncologist. 2019;24(8):e702-e708.

[10]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2.

[11] Motzer RJ, Porta C, Eto M, et al. Lenvatinib Plus Pembrolizumab Versus Sunitinib in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 Final Prespecified Overall Survival Analysis of CLEAR, a Phase III Study. J Clin Oncol. 2024;42(11):1222-1228

[12] Rini BI, Powles T, Atkins MB, et al. Atezolizumab plus bevacizumab versus sunitinib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IMmotion151):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phase 3,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19; 393(10189): 2404-2415.

[13] Motzer RJ, Penkov K, Haanen J, et al. Avelumab plus Axitinib versus Sunitinib for Advanced Renal-Cell Carcinoma. N Engl J Med. 2019; 380(12): 110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