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医心声丨陆明教授:始终与患者一起,在与疾病的斗争中找到希望的曙光
消化道肿瘤涉及食管、胃、肝、肠等多个器官,以复杂的病理机制和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为特点,临床诊疗常面临巨大挑战。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的战斗中,消化肿瘤科医生不仅是治疗的执行者,更是患者心灵慰藉的提供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高博医院陆明教授,一位在消化肿瘤领域深耕二十余载的医者,他的旅程不仅是对疾病的征服,更是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不懈的支持。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医路上,陆明教授如何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医术,为消化肿瘤患者点亮希望之光?本文将带您走进陆明教授的世界,感受他如何一步一个脚印,为患者带去治愈的力量,共同见证医者仁心的温暖与力量。
医路历程,每一步都值得铭记
Q:您从事消化肿瘤诊疗工作已有20余年,能否分享一下您为什么选择了消化肿瘤这一专业,您个人的成长历程及其中记忆深刻的瞬间,您认为做好消化肿瘤科医生,应具备哪些特质?
陆明教授:我的医学生涯并非一开始就直奔消化肿瘤这一领域。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肿瘤学作为我的专业方向。在研究生阶段,我专攻肿瘤内科,随后遵从导师的指导和安排,我转而深入消化肿瘤内科领域。多年来,我一直在这个领域内深耕,如今回望过去,我深感幸运能够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并非某个特定瞬间,而是整个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从研究生到博士,再到临床工作,直至晋升为高级职称,每一步都充满了难忘的经历。这些经历不仅是职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我们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多学科合作、选择专业路径的见证,比如那次意义非凡的援疆任务。每一步都是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成为一名优秀的消化肿瘤科医生,需要的不仅是广博的知识,更需要一份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工作的热忱。消化系统疾病涵盖了从食管到胃、结肠、直肠,以及肝胆、胰、脾、肾等多个器官。此外,我们还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病理类型,包括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这一罕见病。这些疾病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不仅要熟悉内科知识,还要对外科、影像、病理、介入、放疗等多个专业有所涉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患者提供最全面、最细致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在与疾病的斗争中找到希望的曙光。
学科发展:从蹒跚学步到稳健前行的蜕变
Q:您见证并参与了我国消化肿瘤学科大发展,请您整体概述我国消化肿瘤学科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以及您和所在的团队在提升全国治疗水平和缩小地区差异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果?
陆明教授:从发展历程来看,近20年来我国消化道肿瘤学科的发展整体经历了从蹒跚学步到稳健前行的蜕变过程。
2004年,我开始了自己研究生学习生涯,那时,我国肿瘤学发展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人才稀缺,我们几乎是在一片空白中探索前行。直到2007~2008年,一批又一批的同行者加入我们的行列,近十年间,肿瘤科如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我国肿瘤学的诊疗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首先,在肿瘤常规治疗的经验及细节把控方面,我国因患者众多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领域,我们已从昔日的追随者,成长为与国际并肩,甚至在某些领域领跑的创新者。特别是在CAR-T治疗领域,我所在的沈琳教授团队,科室承担的项目已成为全球进展最快的项目之一,目前已迈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同时,我国在ADC药物和双抗药物的研发上也展现出了超越国际速度的潜力。
与此同时,为了推动全国消化肿瘤亚专科的发展并缩小地区差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团队采取了多项措施。我们倡导建立了院内多学科团队,积极推动常规药物的规范使用和新药研发,如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药物索凡替尼的成功上市,这不仅是科学的胜利,也是对患者生命的深切关怀。
在医生培训与教育方面,我们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每年,医院都会承担数十名外地进修医生的培训工作,同时建立了地方工作站、远程指导机制。我们搭建了微信交流群,创建了MDT云课堂,录制线上培训课程供地方医生免费学习,这些创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进修医生的诊疗水平。
我们还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地方帮扶项目,如在山西长治建立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心,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团队为核心,推动当地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水平的提升。2012年,我个人还参加了医院的援疆项目,助力当地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团队刚到达新疆和田时,当地的肿瘤治疗几乎为零,我们团队从零开始,找到学科带头人,培训团队,申请药品和设备,最终帮助当地建立起了肿瘤内科。这一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医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除了“引进来,走出去”外,在2015年,沈琳教授还牵头在医师协会下成立MDT专业委员会,通过承担国家卫健委的全国性项目,大力推广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这是我们对提升全国肿瘤治疗水平的承诺,也是对每一位患者不渝的坚守。
教育与传承:细致入微,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Q:做为特邀专家,您目前还承担了北京高博医院消化肿瘤团队的带教任务,您对高博科室的未来发展有何规划,对青年医生的成长有哪些建议,尤其是在AI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
陆明教授:北京高博医院以其研究型医院的定位,致力于推动临床研究的深入。因此,科室的发展蓝图清晰:以临床研究为核心,逐步提升团队的研究能力。目前,尽管科室的工作以常规治疗为主,但临床试验的序幕已经拉开,预计在未来半年到一年内,我们将实现向研究型团队的转型。
对于青年医生的成长,我认为首先应该培养对医学的深厚热情,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要细致入微,从实践中汲取知识。医学知识的获取,不仅来源于理论学习,更多地来自于对患者的观察和治疗,患者是最好的老师。其次,应紧跟医学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最新的指南和规范。此外,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来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对年轻医生也尤为有益。目前在高博医院我们也是这么做的。
青年医生将面临比我们更多的挑战,他们需要为未来的困难做好准备。随着患者知识水平的提高和AI技术的普及,医生们必须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库,以便在临床实践中游刃有余。他们将需要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这些新兴工具,以便在面对复杂病例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谈到AI技术,虽然目前尚未广泛应用,但我们科室正在积极探索其潜力。我们正在训练AI机器人,以期它们能够达到高年资医生的水平。青年医生可以利用AI工具来辅助文献搜索和信息检索,这些工具的高效性将极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尽管AI尚未成熟到可以完全替代人类医生,但青年医生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为未来的医学实践做好准备。
医患之间:理性沟通,但也要做希望的播种者
Q:面对患者对治疗的高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在诊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迷茫和挑战,您如何与患者沟通并给予他们合理的治疗建议?
陆明教授:在肿瘤治疗的领域,我们常常面对患者与家属对于治愈的深切渴望。然而,我们必须以疾病的真实数据为依据,来与患者进行沟通。以晚期胃癌为例,尽管国际上的统计显示患者平均生存期大约为一年,我们有责任向患者和家属清晰地说明这一数据。然而,在这一严峻的现实面前,我们也不应放弃给予患者希望的光芒。即便在疾病的晚期阶段,仍有大约5%的患者存在治愈的可能性,这一比例虽小,却足以成为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新药的出现增加了患者治愈的机会,因此我们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并积极配合治疗。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位年轻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令我印象深刻。他曾因病情迅速恶化而几乎失去信心,但在我们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通过重新穿刺活检和基因检测,为他选择了当时新兴的免疫治疗。最终,这位患者战胜了病魔,重获新生。这一案例不仅为患者本人带来了希望,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在之后发表,为其他类似患者提供了治疗上的参考,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明。
在诊疗建议方面,我们特别强调首次治疗的重要性,因为它往往决定了疾病的整体走向。我们建议患者在初始治疗时慎重选择,广泛咨询,并充分利用多学科会诊机制,制定全面的治疗计划。在信息渠道丰富的今天,我们鼓励患者积极学习,了解疾病的治疗情况,避免在确诊初期因焦虑而盲目治疗。对于那些愿意主动学习的患者,后续的治疗和沟通将更加顺畅,因为他们对疾病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有助于我们共同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共同面对挑战,寻求希望。在这场与疾病的斗争中,每一位患者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的使命,就是让每一个故事都有个温暖的结尾。
专家介绍